彭文祥,1968年生,湖南省茶陵县人,汉族,中共党员。现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发表论文130余篇;多篇论文被《新华文摘》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美学》《影视艺术》《文化产业导刊》《社会科学文摘》等转载。
学历背景
1988年9月—1992年7月,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,汉语言文学专业,获文学学士学位;
1992年9月—1995年7月,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,汉语言文学专业,获文学硕士学位;
2003年9月—2006年7月,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,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,获文学博士学位。
学术专长
文艺美学、影视艺术理论与批评、网络文艺与文化等
主持项目(择要)
“新媒介文艺消费发展研究”(sgyp202105),2021年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;
“新媒介文艺批评研究”(20yta003),2020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;
“行进在汇流的中途——数字文化范式中网络文艺的新实践与新美学”(20fysb008),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;
“中国网络文艺发展研究报告(2020—2021)”(zw20148),2020年中国文联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项目;
“中国网络文艺发展研究报告(2018—2019)”(zw18100),2018年中国文联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项目;
“网络文艺批评人才培养”(jj—2018—023),2018年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8年艺术人才培养项目;
“新时代‘主旋律’电影的产业发展与策略研究”(hw18191),2018年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项目;
“价值论视阈中的电视剧艺术发展论”(16ytb019),2016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;
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架构中的电视剧艺术生产论”(2016xcb122),2016年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;
“艺术生产及其多维关系中的范式新变”(2015zglh014),2015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项目;
“新媒体格局下的艺术传播”(claca-2015-004),2015年中国文联、中国文艺评论基地项目;
“当代中国影视艺术的民族性研究”(nect-11-0718),2011年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项目;
“跨文化语境中的影视艺术传播研究”(10yja760036),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;
“先进文化之都图景中的影视剧艺术价值论研究”(gjxm1303),2013年北京市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;
“艺术生产论视阈中的电视剧产业发展趋向”(jdyb201202),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般项目;
代表著作和教材
《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》(专著),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;
《凝视镜像:现代性视阈中的影视剧理论与批评》(专著),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;
《网络文艺学导论》(专著),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。
《重估与前瞻:网络文艺的新实践与新美学》(编著),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年版;
《中国网络文艺发展研究报告(2020-2021)》(主编)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;
《入场与在场:网络文艺批评的新视野与新维度》(主编),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年版;
《中国网络文艺发展研究报告(2018-2019)》(主编)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;
《艺术与审美的当代形态》(合著),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。
主讲课程
研究生课程《文艺新美学》《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》;
本科生课程《网络文艺概论》。
获奖情况
2022年,文章《虚拟在场与审美幻象的价值畸变》获评第14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“优秀评论论文”,中国文联、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。
2022年,入选“《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首席专家”,中国文联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。
2020年,文章《辉映时代 斐然向风》获第6届飞天电视剧论文评选二等奖,国家广电总局、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。
2018年,专著《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》入选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cbkci™,南京大学、中国图书评论学会。
2018年,文章《价值论视阈中的“现实主义”与人文关怀》获第5届飞天电视剧论文评选一等奖,国家广电总局、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。
2015年,文章《电视剧艺术生产及其现代性、民族性刍议》获第4届飞天电视剧论文评选一等奖,国家广电总局、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。
2015年,入选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“四个一批”人才,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。
2013年,入选全国广播电视“十佳百优”理论人才,国家广电总局、中国广播电视协会。
2013年,文章《电视剧批评活动的价值坐标刍议》获第3届飞天奖优秀论文奖(理论类)三等奖,国家广电总局、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。
2012年,文章《文化多元化语境中的电视剧艺术生产趋向》获第12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选三等奖,国家广电总局、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。
2013年,专著《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》获第6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三等奖,教育部。
2012年,专著《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》获北京市第12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,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。
2011年,专著《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》获第7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评选三等奖,国家广电总局、中国广播电视协会。
2011年,文章《都市想象与表意的焦虑》获第2届飞天奖优秀论文奖(理论类)二等奖,国家广电总局、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。
2010年,文章《新时期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基本主题》获首届飞天奖优秀论文奖(理论类)二等奖,国家广电总局、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。
2010年,文章《论中国影视艺术的“家—国一体化”叙事》获第8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选(理论类)三等奖,中国文联、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。
2008年,文章《论影视剧的“类型”观念与“类型化”生产机制》获第7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选(理论类)一等奖,中国文联、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。
2007年,文章《“红色经典”改编剧的改编原则与审美价值取向分析》获第5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(理论类)三等奖,中国文联。
2006年,文章《电视纪录片美学三题》获第6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选(理论类)二等奖,中国文联、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。
2006年,文章《电视剧研究的逻辑起点与逻辑分类》获第6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选(理论类)三等奖,中国文联、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。
2004年,合著《艺术与审美的当代形态》获广西师范大学第十次科研成果一等奖。
1993年,文章《论“潜式”》获广西首届青年学术论文二等奖,广西科协、广西社科联。
2003年,合作导演电视文艺作品《赞歌献给党》获第16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歌舞类一等奖,国家广电总局。
2001年,合作导演电视文艺作品《我们广西好地方》获第14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三等奖,国家广电总局。
2000年,合作导演电视文艺作品《美丽的壮锦》获第13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一等奖,国家广电总局。
2000年,合作导演电视文艺作品《南疆花月夜》获第8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骏马奖栏目类二等奖,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、国家广电总局、文化部、中国文联。
能兑现的棋牌的联系方式
电子邮箱:pengwenxiang@cuc.edu.cn